守望相助:创新中国和谐发展新模式

2014-03-15 10:43:46

守望相助:创新中国和谐发展新模式

 

守望相助:创新中国和谐发展新模式

               ——重点城镇建设四川省指导工作委员会积极探索村民 

                      参股、企业投资、推进生态能源发展新战略

    文/余莹   图/徐加强

   马年伊始,海拔5000多米的横断山脉显得格外挺拔,奔腾的雅砻江越发激情欢畅,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中国城镇建设四川省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何明全陪同12名国家级专家团队奔赴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与中国电建集团、盐边县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道,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汇聚一堂,深度谋划:雅砻江流域高海拔区生态能源发展新战略。

重点城镇建设四川省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何明全在盐边县光伏生态能源项目专家论证会上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年春节看望慰问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各族人民要守望相助。在此次谋划中,重点城镇建设委员会四川工委构想大胆,路径新颖,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其他能源项目,他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新时期能源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以制度设计为引领的中国创新,更加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守望相助成为整个项目实施的核心方式和战略路径。

  村民守望家园,积极参与建设村美、人和、家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助推企业大发展

   盐边县位于攀枝花市最南端,属横断山脉南段高山峡谷部分,处在雅砻江同金沙江相交夹角的西北部,是以山地地貌为主的山区县,耕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8.38%,部分山地石漠化严重,但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辐射总量5500~6300MJ/m2,是四川乃至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

   光伏电站规划选址位于该县格萨拉乡、温泉乡、桐林子镇3个乡镇,共13个场址,其中9个站场涉及格萨拉乡与温泉乡5个村轮歇地、灌木林地、宜林地45900亩,农户5540户。这些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从事原始的种植业或放牧业,人均年收入仅3000~4000元,按当地人的说法,就是“抱着金饭碗计饭吃。”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他们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受益。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体制机制,注重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光谷项目的实施,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施工项目或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一旦纳入盐边的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布局,通过政府与央企合作,共同进行制度创新,就不再让村民抱着金饭碗计饭吃,在光谷、生物质能源等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让村民们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少数民族的美好家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

2014年2月8日,北京专家组在攀枝花市盐边县实地考察

    盐边地区横断山脉雅砻江流域高海拔地区中国光谷及生态能源基地建设,规划用地所涉及的3乡,5村,5540户农民全部组成专业合作社以用地入股,成为中国电建光谷生态能源项目的股东。彝族、摩梭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以土地参股,每年以央企项目股东的方式持有财产性收入,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经过培训到央企务工就业,有一份劳动所得。还将参与集能、林、农一体化新型生态农业开发,村民们从此告别刀耕火种伐林轮作的原始生产方式,从高海拔的横断山脉下山定居,进入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体制内打破央企资本结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让少数民族同胞拥有央企新型混合所有制项目的股权,既是拥有财产的业主也是务工就业者,村民们天天上下班,月月领工资,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

 2014年2月9日,北京专家组听取攀枝花市盐边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左三为专家组组长阎志,左二为专家组副组长师川祺。

  企业守望效益,中电集团将企业改革驶入深水区,成功探索出一条村民参股、企业投资、共同推进生态能源发展新路子,助推市场能量大释放。攀枝花市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水电优势,但水电消费不足,“十一五”期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79%以上,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企业受制于煤炭消费市场,煤炭产量的高低、价格波动、运输条件的变化都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煤炭开采难度加大和煤矿资源逐步枯竭,煤炭供需缺口将不断增大,煤炭保供形势严峻。

   面对严峻形势,央企有责任在更高的层面、更宽广的领域参与中国创新,为中国示范,通过制度设计进行战略引领。中电集团以深改革、转观念、敢担当为已任,跳出地域限制,跳出自然条件的限制,登高望远,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谋求发展,率先践行生态能源发展新战略——中国光谷项目。

   盐边县光伏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133万千瓦。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山地并网光伏电站基地。他们关注市场要素的塑造,推动第三方参与进行混合技术研发和售后服务管理,引入市场资本,形成规模化、多元式社会发展新模式,推动央企从施工企业向关注制度创新、价值创新、路径创新的战略转型。

   盐边县光伏电站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较好、电力供应靠近负荷中心攀枝花市,不会出现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有资源却无电网可送,可发电却没有负荷可消的窘境。该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其投资对该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5.8%,拉动经济增长9.13%(按“十二五”规划年均16%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初步估算);其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7.89亿kW·h,按照0.95元/kW·h的标杆上网价格,每年可形成15.7亿元电力增加值。

2014年2月10日,12位国家级顶层区域学术专家组在盐边县听取县四大班子领导汇报县情

政府守望和谐,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并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民族和谐、村民与企业和谐,助推社会大和谐

   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是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地,承载着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而金沙江、雅砻江流域环境生态体系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存在着土地稀缺、耕地上山、森林砍伐、山体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排放、水资源污染、资源性项目开发无序等严重问题。

   盐边县委、县政府面对新的战略转型机遇期的严峻的挑战,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理念,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引入战略伙伴,与中国电建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展生态新能源产业,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态能源基地——中国光谷。

   通过中国电建生态能源项目和地方的战略合作,用增量带动新一轮统筹规划,推动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在民族特色小镇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城镇功能组织、交通系统重构、文化竞争力塑造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协调,因地制宜,创新路径,走出一条小城镇化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耦合之路。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巨大,平均每1万千瓦占地约300亩~400亩,除了在大西北戈壁、沙漠地区建设外,其开发必然受制于两条“红线”,即:保18亿亩耕地红线、保生态红线。盐边县在坚守两条红线的基础上,以制度设计为引领,进行了全面创新,实现国家、地方、农民、生态等统筹发展,走出了传统征地建设的旧模式。

   坚持不扰动基本农田,不改变用地性质,促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原则。通过将光电板抬高和排列密度降低,利用板下和板间的土地,种植高产高效多年生藤根植物粉葛根(四川省政府助推的林下粮、能战略发展项目)或低矮高效的中药材或菌类;在光伏的周边和太阳阴面的用地部分,种植可作高档木本食用油料和生物柴油开发的毛叶山桐子树(国家林业局和国务院农业综合产业办助推的国家木本食用油料战略发展项目),种植可作畜牧业、菌类业和生物酒精原材料的巨菌草(国家发改委助推的新能源战略发展项目)。利用光伏电能引水灌溉、产品加工、生活照明等,使光伏产业和高效经济农业互补发展。还将运用工业化的光电板排列方式,运用景观创意手法进行设计,利用规模优势形成独特的大地景观,与周边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的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多年平均发电量17.89亿度,每年可减少使用约5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烟尘3074吨、二氧化硫10506吨、氮氧化物4666吨,具有较强的节能减排作用。

   中国光谷产业的主要技术路径是能(光谷生态能源项目)、林(高经林业种植项目)、农(高效农业种植项目)一体化发展。使光伏项目建设用地在不改变持有人性质,不改变林地和耕地性质的条件下进行技术路径创新。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体系组织,构建混合业态的叠加效益,促进农、林生物质新能源与光谷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光伏电池板高度和布局合理条件下,选择适宜性的高经、高效、高产作物种植,在养殖业创新等方面以成熟的技术为支撑。

   光伏电站的建成必将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带动盐边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整经济结构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守望相助,把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留给西部,留给横断山脉雅砻江流域的彝族、摩梭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以守望相助的发展方式实现多元诉求,让村民们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转变发展方式,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创新城镇化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